行业资讯

不破不立,缺“芯”补心——中兴制裁案

大事件

金融圈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无非就是——中兴通讯不能再从美国进口芯片等零部件。这究竟是中美贸易战升级还是中兴自己闯了祸?后续会有哪些影响?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先从各方的表态中捋一捋。

1

美国表态禁止向中兴出售芯片等零部件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美国企业不得把禁令中规定的产品(如芯片组)直接或通过其他国家出售给中兴,这一禁令立即生效,持续七年。

2

英国表态不再使用中兴通讯的设备


同日,英国的网络安全监督机构发出一封措辞强烈的公函,警告电信运营商不要使用中兴通讯的设备,因为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引发安全担心。这意味着英国市场的大门对中兴关上了。

3

中兴通讯紧急停牌


4月16日上午,中兴通讯在A股和港股均发布了停牌公告,称由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激活拒绝令,申请17日开市停牌。

4

中国商务部密切关注事态进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7日回应称,中方注意到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公司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中兴公司与数百家美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为美国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为企业创造公正、公平、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事件回顾


早在2016年,美国就对中兴做出制裁,任何企业向中兴出售美国企业的零部件或仪器前,必须向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

在经过积极协商之后,美国政府宣布“暂时”中止了对中兴的制裁,并给予中兴 3 个月的临时出口许可,之后多次获得展延,最后一次展延至 2017 年 2 月 27 日。

2017 年 3 月中兴认罚,并同意支付8.92 亿美元罚款,就美国指控其违法向伊朗及朝鲜出售美国科技及妨碍司法调查达成和解,后续中兴若违反与美国商务部的协议,还须额外支付 3 亿美元罚款。

但是,按照美国商务部在2018年4月16日发布的公告,中兴之前曾向美国商务部提供了虚假陈述。根据之前的和解协议,中兴通讯承诺解雇4名高级雇员,并通过减少奖金或处罚等方式处罚35名员工。但中兴通讯只解雇了4名高级雇员,未处罚或减少35名员工的奖金。

目前美国商务部官员否认了对中兴激活拒绝令和中美贸易摩擦有关的说法,他们指出,中兴通讯的违规行为最初是由奥巴马政府启动调查的。

所以,这究竟是中美贸易战升级还是中兴自己闯了祸?大家见仁见智。


科技股全面下跌


中兴通讯停牌了,连带其他科技股也损失惨重,这两日开盘便持续下跌。对于中兴通讯而言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如果后续进口芯片被持续遏制,就等于从源头上关掉了“水源”。

半导体芯片产业是中国科技的软肋,现在美国政府处罚中兴,紧迫形势更加刻不容缓,但近期中国芯片产业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这背后深刻的问题却是中国核心技术短板,尤其是高端芯片,大量依靠进口的事实。


全方位落后的中国“芯”


依赖进口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占全球份额一半以上。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但这一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主要的产品却严重依赖进口。

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2000亿美元的芯片,而且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2017年更达到历史新高:2601亿美元。

赛迪研究院数据统计,在2017年世界前20半导体企业中,美国企业占了13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合计是667亿美元。其中,高通、博通、美光有一半以上的市场销售额是在中国实现的。


差距巨大

中国芯片产业的落后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即使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和国际主流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国际最先进水平,所以才会如此倚重进口。

在设计和封测领域,中国与美国等先进企业差距已经逐步缩小,但是制造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即使设计领域,华为海思发展已非常不错,但在制造环节仍由台积电代工。

存储芯片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主要由韩国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等垄断。2016年下半年开始,存储芯片价格暴涨,国内终端厂商苦不堪言。虽然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正试图实现中国存储芯片的突破,但离真正的规模量产仍需时间。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则由美国Cadence、Mentor和Synopsys三大公司垄断。利用EDA工具,工程师将芯片的电路设计、性能分析、设计出IC版图的整个过程交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而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国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微不足道,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企业主要只做针对一些特殊方向的设计工具。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光刻机是芯片制造过程中最核心的设备,全球最大芯片光刻设备市场供货商ASML是为数不多的厂家之一。但就是这样核心的设备,却对中国禁售。即使卖给中国,也是落后好几代的设备。


一句话: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就容易被遏制。



落后的原因


清华大学微电所所长魏少军4月初曾在一场集成电路战略论坛上指出,中国芯片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全国每年用于集成电路研发总投入约45亿美元,即少于30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行业销售额的6.7%,不到Intel公司一家企业年研发投入的50%。

此外,中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不足,人员短缺,做芯片等硬件工作太苦,收益不高,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金融和互联网业。

而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大基金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随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了芯片产业产能的全面爆发。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20多个城市都有芯片产业项目。

但繁荣的市场并没有带来鼓舞人心的效果: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说美国有一个不错的并购对象,对方一见面就说,你们中国的基金已经来了七八家了。最后看看标的价格,已经被哄抬到好几倍。

在资本助推下,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规模已高达4000亿~5000亿元,项目估值过高已成行业通病,例如AI领域,一个好一点的项目还没有做出产品,A轮估值就已经达到几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门槛。

副作用是过热的资本干扰正常的产业投资规律,未来是否会造成地方沉重的财务负担,依靠借贷来发展半导体的模式能够支撑多久,快速投产下的芯片成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低端产品如何实现盈利,人才缺口以及研发费用如何补课?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缺芯补心


过去站在成熟市场的立场上看,中国企业依赖进口,购买高品质芯片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核心技术的壁垒太高,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性价比太低,这是市场化的选择。

但是美国对中兴的制裁给国人敲了一记警钟:市场化的选择不敌国家意志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唯有补齐短板才能应对自如。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相信接下来都会大力发展半导体及其相关业务。壁垒如此之高,所以必须先寻找到能够进入的突破点。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就说:“能让我们的腰杆子硬起来的东西,我认为应该是‘硬通货’的东西。它不一定是共享单车或者网约车,而是要让美国即使封锁你,也会让它感到害怕的东西。”

虽然此次制裁中国企业伤了元气,短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我们将失去用于电脑、PC以及游戏机的高性能芯片;但对于美国来讲,损失也许是长期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渐找到替代品,美国企业将失去中国市场的收入。

尤其是在中国各大企业正在夜以继日研发的智能设备传感器、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中国的新兴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般长出,寒武纪和商汤科技这样的独角兽公司也因此诞生。

未来中国如果人工智能芯片可以有成熟的市场应用,那在安防、军事、视频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完全可以取代国际巨头。毕竟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算法,芯片壁垒没那么大。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